专业课程
报名通道
热门资讯
中医的经络,是指联系全身、运行气血的通路,它们纵横交叉,循行于人体内外,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。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,只要想象着自然界的江河、湖泊、溪流,便不难理解。
1. 经脉:在经络学说中,将形如主干的纵向气血通道称为“经”。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各脏腑紧密相连的“十二正经”。这些经脉首尾相连,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循环圈。各经脉的名称包括三个组成部分,即相关脏腑之名、手或足、三阴三阳属性,例如:肺手太阴之脉、膀胱足太阳之脉等。
手太阴肺经图
2. 经别:是经脉的主要分支,起到加强经脉与所系脏腑,及经脉间联系的作用。
古代医书中有关如何为孕妇施行针灸术的记载。
3. 络脉:是次一等的经脉分支,由此构成经脉间的横向联系。大的络脉有15条;周身所布无数细小络脉,称浮络和孙络。
仿明版《十四经穴图》之“手阳明大肠经”图
4. 奇经八脉:在《黄帝内经》将“十二正经”比作江河的基础上,《难经》复将此前文献中提到的其他一些“脉”比作自然界中蓄积江河之水的湖泊,谓之“奇经八脉”。但后世对其属性的描述有根本性的改变,无论是医家还是习练武术气功者,都对其中位于人体正中线的“任脉”、“督脉”赋予了比“十二正经”更为重要的意义解释。
5. 经筋、皮部:《黄帝内经》将人体的筋、肉、关节等组织分别隶属于“十二正经”,谓之“十二经筋”;又将体表按十二正经的循行部位分为“十二皮部”。二者虽非经络,但却是“十二正经”气血结聚、散落之处。
6. 腧穴:是气血出入、经脉交会之点。但也有与经络无关的“经外奇穴”,或以痛为腧(有痛感之处便是穴位)的“阿是穴”。这显然是源于针刺疗法与经脉学说的一体化。
现代解剖学并不能在人体上找到这些经络、腧穴存在的丝毫踪迹。因此长期以来,中医的经络学说成为最具神秘色彩、最能体现自身特色,并受到当代科学家最多关注的古代医学知识。尽管目前尚无法弄清经络现象的本质是什么,但也并非完全不能对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。
上一篇:你的头痛,其实是内脏在警告
下一篇:头面部的康复推拿按摩法